Pages

2006-12-17

陳鴛鴦 用藝術創造幸福

2a_1 一個圓滾滾的蠟球,黏上眼睛、尖嘴,就成了小雞;換成圓鼻,變成小豬;加上八隻腳,變身章魚;披上厚皮,成了企鵝;加上尖刺,又化身河豚……。這是宜蘭民間藝師陳鴛鴦眾多作品系列之一,造型簡單逗趣、樣貌千變萬化,讓人看了不禁莞爾一笑,同時激起「我也會做、我也要做」的創作衝動。

這正是陳鴛鴦的藝術理念。她說,藝術不應該高不可攀,而應該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看懂、學會,並且可以自己動手去做、親子一起來玩,從中感受藝術的美、創作的幸福。十幾年來,陳鴛鴦用藝術豐富親友的生活,也用藝術豐富偏遠地區學童的生命;四月十五日至六月二十八日,她要在宜蘭火車站北側的鐵路倉庫舉行「見蠟心喜」蠟燭藝術個展,讓更多人體驗美麗和幸福。

在生活中發現藝術

陳鴛鴦的創作理念,源自她童年。她生長在宜蘭縣壯圍鄉的農村,家裡種田、擺地攤維生,從小不僅要跟著家人下田、做生意,回到家還得跟媽媽輪流做菜,儘管辛苦,但她漸漸發現,飯菜不僅可以餵飽辛苦的家人,煮得好還能帶給家人幸福感,於是開始研究色、香、味,把做菜做成一種藝術。在此同時,宜蘭經常遇颱停電,得點蠟燭照明,她點著點著,漸漸迷上燭身的紅亮、燭光的搖曳,有時心血來潮,滴蠟作畫,滴五滴就做成一朵梅花,再滴幾滴可以做成小豬、小狗,就在創作的喜悅中度過一個又一個黑夜。

陳鴛鴦說,這樣的童年,讓她發現生活中的藝術無所不在,也讓她將創作的目標設定在給人幸福。

陳鴛鴦高中唸頭城家商,高一參加烹飪比賽,就得到第一名,以後年年參賽、年年得獎。得獎,讓她信心倍增,也激勵她更用心的學習烹飪藝術。每回喝喜酒、上餐館,總會留意廚師如何料理、如何設計,自己默記於心,再靈活運用。後來,還自費去上素食、生機飲食和法式料理課程,學習各種烹飪藝術,對法式料理手法及其擺盤、裝飾藝術,印象特別深刻。

高職畢業後,陳鴛鴦到台北當會計,幾年後嫁做人妻。她住家附近有個診所,每天在玄關擺放花藝作品;上班的大樓裡有家外商,也在大廳擺一大盆氣韻動人的花。陳鴛鴦深受吸引,從一九八六年起拜師學藝,先後學習日本池坊流、古流和映月古流花藝,並在一九九三年取得花藝師執照;在此同時,她經常參加藝術研究會,結識了樂評家曹永坤、雕刻家王秀杞等人,學習到不同領域的藝術觀念,眼界漸開。這段時間,她用花藝妝點自己的房子,也用花藝技巧美化自己的菜色,先生、小孩樂在其中,一起享受美麗、幸福的人生。

一九九三年,陳鴛鴦舉家遷回宜蘭,隔年開班授課,與許多小學老師、家庭主婦分享花藝之美。在此同時,她繼續學習,經常到台北、台中等地,訪求名師學藝,學習範圍漸漸從東洋花擴及歐式花、從花藝擴及組合盆栽。二○○一年,在國際知名的瑞士花藝大師彼得漢斯(Peter Hess)指導下 ,開始學習蠟燭藝術,從蠟燭的成分、歷史、運用學到製作技巧,漸漸把童年點蠟成花的遊戲發展成一門藝術,進而結合原本嫻熟的烹飪、插花、盆栽,和自學的貝殼和相框作法,發展成獨樹一格的幸福藝術。

陳鴛鴦說,烹飪、插花、蠟燭、貝殼、相框藝術通通相通。她撿到一個好貝殼,不只把它當貝殼,而會插上適當的花或種上植物,賦予生命,讓人同時享受花藝和貝殼之美;她插花時,若缺少理想的色調,會熔蠟做成配件,讓蠟燭與花藝相互輝映;烹飪也是如此,她帶孩子做飯糰,會帶入蠟球技巧,把飯糰做成小雞、小豬、小狗,像蠟球一樣生動逗趣,吃起來格外有味道。因此,儘管這次個展的形式是蠟燭,但蠟燭已非單純的蠟燭,而是結合烹飪、插花、貝殼、相框藝術,以及童年記憶、生活體驗的幸福蠟燭。


用藝術散播幸福

這幾年,陳鴛鴦充分享受蠟燭帶給她的幸福,也積極把幸福傳播給喜愛美好事物的親人、朋友、小學老師和小朋友。


陳鴛鴦的先生是個疼某惜子的新好男人,經常開車載著全家遊山玩水,她因此有機會到各地撿拾造型特殊的漂流木、石頭、貝殼、瓦片,做為創作素材;她創作時,先生也會儘量撥空相陪。她先生是宜蘭第一位取得防水師執照的技術專家,參與過許多建築工程,有時會根據建築、施工經驗,提出創作建議,例如,仿照建物鑲嵌,將玻璃珠嵌入蠟燭之中;這些建議乍聽起來是異想天開,根本做不到,但夫妻倆一起坐下來研究,幾經嘗試,往往激盪出前所未有的創意,做出令人驚豔的作品。這樣的作品,自然散發幸福的氣息。

陳鴛鴦和先生育有一子一女。這對兒女從小在她的工作室玩耍,耳濡目染也漸漸玩起藝術來,全家人一起遊山玩水、一起撿拾奇木奇石、一起討論創意、一起熔蠟創作,真是其樂無窮。女兒今年念高二,早在兩年前就架設「丫丫玩蠟燭」部落格,展示創作成果和心得;兒子才念小學三年級,但已做出「魔法星星家族」、「天使家族」、「帽子樂園」三個系列的蠟球作品。創作,凝聚了全家人的情感,也讓孩子學會按部就班做事,凡事自訂目標、自擬計畫、自發實踐、自行檢討改進,讓陳鴛鴦不太需要為孩子操心,可以當個快樂、滿足的媽媽。


享受幸福的同時,陳鴛鴦也不吝與更多人分享藝術的喜樂。五年前,她聽說壯圍鄉大福國小,因為地處偏遠,學生社團很難請到外聘老師,就自願前去,指導和她一樣出身清寒的孩子。不久後,又應邀到同鄉的公館國小和宜蘭市南屏國小授課。等到兒子進入宜蘭市育才國小就讀,她又利用學校的晨光時間,每週一次指導學童玩蠟燭、玩花藝,連續兩年。

陳鴛鴦說,帶小朋友玩藝術,是最快樂、最有意義,也最有成就感的事。她最難忘的是,有個小朋友,說話、學習、反應都很慢,問他問題,他得花好久時間才一個字一個字說出:「我…不…知…道」,陳鴛鴦耐心教導他,不要求快速學會,只要求一步一步踏實地學;一年多後,這孩子終於開竅,能夠做出自己滿意的作品,不時拿作品問她「好不好看」,還把作品拿回家,送給媽媽當母親節禮物。陳鴛鴦說,看到孩子從藝術創作中找到樂趣、找到成就感,還把喜樂帶回家,她再辛苦也值得。

用藝術度過黑夜

不料,就在一切如此美好的時候,噩運驟然降臨。陳鴛鴦的先生在去年十月因工地意外猝逝,得年僅僅四十五歲。陳鴛鴦和兩個孩子遭逢人生至痛,悲不自勝。所幸,在親友和學生的精神支持下,終於拭去淚痕,用藝術創作度過人生最深的黑夜,決意做好丈夫生前排定的蠟燭個展,要以最美最棒的作品,紀念最愛的老公、最親的爸爸

今年春節,陳鴛鴦和兩個孩子完全沒有休息,整天待在工作室創作,為四月開始的個展作準備。他們還架設「玩藝家族」部落格,把母子三人和丈夫生前的作品,通通送上網。這些作品,有花藝、有蠟燭、有相框、有貝殼、有沙子、有石頭、有漂流木、有組合盆栽、還有全家人一起做的飯糰。其中一個融入蠟球創意的飯糰作品,是一年前做的,陳鴛鴦的兒子在圖說中寫道:



Syue060131b_1「因為爸爸很辛ㄎㄨˇ,所以我要做一ㄉㄨㄣˋ好吃的晚ㄘㄢ!那天下午,媽媽、姊姊和我一起做飯ㄊㄨㄢˊ!有的像小雞、有的像貓熊,真好玩!有的變成了黃色,是因為我們把它放進了打好的蛋裡,再拿出來,所以飯ㄊㄨㄢˊ也就變成了黃色啦!我們做得很開心,爸爸回來,我們就把做好的飯ㄊㄨㄢˊ拿出來跟爸爸一起吃,所以我們吃了一ㄉㄨㄣˋ好吃的飯。」


這是最溫暖的晚餐、最美好的藝術、最生活的創意,這也是陳鴛鴦學習藝術、創作藝術、傳授藝術的終極目標。陳鴛鴦一家,雖然再也不能享受如此圓滿的幸福,但他們永遠記得幸福的滋味,也願意將幸福的藝術傳播給更多的人,引導更多人創造幸福、享受幸福、珍惜幸福。

(本文作者為陳鴛鴦的弟弟陳順孝,作者歡迎網友自由轉載、轉貼、引用、摘錄本文)

誠品、童玩節 見蠟也心喜

鴛鴦老師在宜蘭行口舉行的「見蠟心喜」蠟燭藝術創作展,已經在七月四日圓滿落幕


三個月來,許許多多朋友從台灣各地前來共享創作的喜樂,並對鴛鴦老師多所鼓勵,鴛鴦老師對此深表感動與感謝.

即日起,鴛鴦老師的作品將在誠品書局宜蘭店(友愛百貨地下室),以及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武荖坑園區的童玩工坊繼續展出,敬請舊雨新知繼續光臨指教,共享藝術的幸福。

誠品、童玩節 見蠟也心喜

鴛鴦老師在宜蘭行口舉行的「見蠟心喜」蠟燭藝術創作展,已經在七月四日圓滿落幕


三個月來,許許多多朋友從台灣各地前來共享創作的喜樂,並對鴛鴦老師多所鼓勵,鴛鴦老師對此深表感動與感謝. 即日起,鴛鴦老師的作品將在誠品書局宜蘭店(友愛百貨地下室),以及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武荖坑園區的童玩工坊繼續展出,敬請舊雨新知繼續光臨指教,共享藝術的幸福。